北京高质量发展 | 便民圈,幸福圈!2025年全市全覆盖

近年来,北京加快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计划到2025年实现全市便民生活圈全覆盖。目前海淀区已建成的便民生活圈已有67个,其中中关村东区生活圈中既有大中型公共服务网点、商业设施,也有早餐店、配钥匙等“小修小补”服务摊点,就近满足居民多元需求,增添城市烟火气。

 

海淀区卫星制造厂科技园/记者拍摄

在海淀区卫星制造厂科技园,老人、小孩正在参与社区组织的游戏活动,咖啡馆里年轻人三三两两围坐一起。这里曾经是我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诞生地——“北京卫星制造厂”,去年通过城市更新项目将园区进行改造,变成文商旅融合的特色创意美学街区,满足了周边居民休闲娱乐、就餐打卡等方面的需求。

“我就住在后边这个楼,自打园区改了之后,经常来这个园区,增加了一些休闲娱乐的空间。”一位居民说,这里改完以后都不想去三里屯了,这有好多网红的小咖啡店,餐饮也很多,而且很干净,价格相对也很适中。

 

海淀区卫星制造厂科技园/记者拍摄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指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以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

卫星制造厂科技园便是中关村东区生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关村东区生活圈位于中关村街道中部,包含8个社区,常住人口2.76万多人。目前,生活圈内基本保障业态网点174 家、品质提升类网点 127 家,覆盖生活方方面面。

海淀区中关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黄宇玲介绍,街道通过改造集装箱、自行车棚等社区的闲置空间,新增了果蔬销售和“小修小补”的网点近10处。将社区低需求业态合理转型为果蔬生鲜超市、社区便民驿站等基本保障业态网点,建成4处养老助残网点,通过堂食加配送来解决老年人的就餐难题。常态化举办“一刻钟便民品质生活节”,调动居民和商家广泛参与、双向奔赴。

   

老人、小孩正在参与社区组织的游戏活动/记者拍摄

同时,中关村街道积极探索数字便民生活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大力发展便民生活圈的新业态模式。黄雨玲介绍,其一是打造“关芯”客服智能问答系统,能随时随地为辖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咨询服务,另外,“关芯”客服还可以实现部分事项的远程预受理与帮办代办。

其二是创建数字生活平台。“生活地图”可供政府G端和市民C端不同角色使用,除可查询身边果蔬销售、便利店等服务网点外,还从多维度对辖区场景、网点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生活商城”能够实现线上销售线下配送,居民可以直接在平台查看服务项目、搜索网点地址、直接下单消费等,将实体店“搬到居民手机里”。

 

改造闲置空间新增“小修小补”网店/受访者供图

海淀区商务局副局长刘潇表示,截至目前,海淀区已建成的便民生活圈有已有67个,建成的数量占全市建成生活圈总数的13.2%,位居全市第二。全区11项基本便民商业网点超过11217个,其中便利店3067个、蔬菜零售1162个、美容美发3081个、早餐810个、便民维修751个,网点的数量相较2023年增加了19%。

 

数字生活平台/受访者供图

北京市在全国率先明确到2025年实现全市便民生活圈全覆盖,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缺什么、补什么”,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机构力量,共同参与便民生活圈建设。北京市商务局生活服务业一处副处长宋志雷表示,接下来北京将探索编制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分级分类建设指引,指导各区因地制宜开展建设工作。

“推动房山、怀柔等区申报第五批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力争本市16个区全部入选全国试点,打造更多的北京样板,进一步发挥一刻钟品质服务共建联盟的作用,持续壮大联盟队伍,凝聚协会、企业、社区、居民的力量,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成社区居民的幸福圈。”宋志雷说。

作者:苏婉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