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 孕育职业教育“晋江样本”

本文转自:泉州晚报

宗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研究员

□本期执行:融媒体记者 林雪娟

这次很荣幸能够受邀参加晋江职业中专学校建校70周年庆典活动。泉州不仅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也是“晋江经验”的诞生地,产业发达、经济活跃,为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晋江经过多年的探索,在全国县域率先构建起“中高本硕”贯通培养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去年5月,晋江市域产教联合体更是成功入选了全国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项目。

去年3月,我带领团队到晋江调研。今年7月参加了在晋江召开的全国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现场推进会,聆听教育部和相关部门单位对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思考和规划,这次晋江之行,我开启了对职业教育“晋江样本”的深入研究和提炼工作。

晋江之所以能够成为引领全国职业教育的范例,在我看来,主要得益于以下三大关键因素——

一是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这些年国家对县域治理非常重视,而晋江职业教育作为县域层面唯一入选的典型范例,其成功经验证明了地方政府在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二是晋江的经济实力雄厚。晋江的民营企业从2012年的1085.7万户增至2024年5月5517.7万户,12年增加了80.3%,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二十余年位居全国前列,2023年全市GDP完成3363.5亿元,增速居全国十强县首位,强大的经济实力为职业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资源和就业机会,这对职业教育是一个强大的支撑。三是人才留得住。晋江发达的民营经济对人才有巨大需求量,为年轻人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让人才最终能够有去处、留得住。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课题组对去年首批职业本科毕业生进行了跟踪发现,像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可以服务于安踏、万华等大型企业以及央企、国企等,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了近92%,这是非常可观的。

从职业学校的具体实践而言,最终的落脚点还在于产教融合,晋江职业教育在这方面有很多创新举措。比如通过引入多元化办学主体,如企业、社会组织等,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积极推动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晋江的职业教育体系通过与企业建立包括技术合作、科技攻关、学徒制、共建实训基地或二级学院等多种合作形式,促进了资源共享与互利共赢。另外还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保障,例如,给予中职院校基建贷款贴息补助,落实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用地以及财税优惠政策,给予民办高校贷款贴息、体育场馆设施改造补助等,确保多元化办学主体的合法权益,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激发了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从职业教育最终的成果成效来看,今年7月份高考录取分数线出来后,有些职业本科的录取分数甚至超过了部分专业本科录取分数线,这反映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特别是职业本科的认可。因此,我觉得职业教育的选择,最终还要看学生能否顺利就业,能否适应社会的需求。晋江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探索和创新是有意义的,也是值得很多其他地方借鉴和学习的。

Tags: